国足需稳定发展,需给相关人士警醒
中国足坛之中,常常会有一批人以单后腰之名反对主帅伊万的菱形中场战术。这其中,不乏前职业球员、名宿,也有足球解说员、主播以及记者。但奇怪的是,无论他们声势如何浩大,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具备执教一支球队的资格与实力。就连担任助理教练的角色都难以胜任,他们的言行充满了不自量力与不专业。
几十年来,这股群体俨然已成习惯,肆无忌惮地批评着历届国足主帅,无论是本土如高洪波、朱广沪、戚务生等优秀教练,还是像伊万、里皮、卡马乔等欧足联资深职业教练、世界足坛名帅,无一能逃过他们的指责。他们深谙国内大众对足球的失望与愤怒情绪,以此为契机,不断通过批评主教练的方式迎合民众对于国足输球、出局的情绪发泄需求。每一次国足的失利,他们的言论更为犀利,收获的利益也更为可观。这种行为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国家灾难的利用。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正常吗?如果这些人真的如此专业,为何连中冠队教练的职位都难以胜任?英格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在中国交流时指出,中国足球的缺失并非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足球意识。这种足球意识并不仅仅局限于职业球员,而是涵盖整个足球圈——包括从业人员、媒体和球迷在内的每一个人对足球的认知与理解。
国足的落后与希望渺茫究竟是为何?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群体在国足每逢失利时迅速出现,他们以非专业人士的身份指点江山、夸夸其谈。即使不是专业球员和教练,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足球的理解和看法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行为泛滥至整个足球圈时,就意味着中国足球的认知水平与国际接轨存在巨大鸿沟。
当我们谈论中国足球时,总不免提及国情与外教的问题。但是,若这个群体中连退役的球员和名宿都无法给中国足球带来积极的改变,我们又是否真的需要继续引进外教呢?或者更应该反思的是整个足球圈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度问题。只有在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足球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