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扭曲难纠,篮球难行远。
**扭曲的“血性”不纠正,中国篮球难有未来**
在8月1日的河南济源,辽宁沈阳三生飞豹U21与山东山高U21的赛场群殴事件成为了中国篮协面临的一道难题。此次事件不仅导致了这两支队伍在本次全国青年锦标赛中所有成绩的取消,更有多名球员及教练因涉及斗殴被处以三年或八场的停赛处罚。原本激烈的比赛在第三节瞬间失控,近20名球员涌入场内大打出手,引发了观众哗然。
这场群殴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令人不禁想起前阵子对CBA对抗方式的一次采访。杨瀚森曾谈及NBA与CBA的差异时提到“这边很激烈,却更文明”。然而,这一“更文明”的描述在此次事件中显得尤为刺耳。老将马布里在看到这一事件后也表示:“在CBA如果不够‘脏’,你就会被揍。”他进一步解释说,NBA的对抗虽然激烈,但通常都是“专业的方式”,而不会出现“你正在跑动,却有人故意绊你”的情况。
从过去的几年来看,中国篮协的处罚尺度似乎在逐渐加重。从2016年的“川辽冲突”到2022年的新疆队与美国探险者热身赛的停赛事件,但始终未能彻底改变赛场上的乱象。这其中,处罚的依据和量刑区间成为了公众的焦点。网友质疑:“为何踢头只停八场?”而篮协并未公开完整录像和量刑依据,这无疑给公众留下了“看心情处罚”的印象。
此外,执法链条的缺失也是问题之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聚众斗殴可处以十日以上的拘留,但在体育冲突中警方介入的案例仍然非常罕见。这使得许多人认为“球场是法外之地”,这无疑助长了球场暴力的风气。
行业内的“文明”观念似乎正被扭曲。杨瀚森所提到的“文明”是基于行业铁律:高水平联赛对肮脏动作是零容忍的。但在许多青训营中,“血性”被过度解读为球场上的“硬气”和“狠劲”。教练们不注重规则教育,反而以球员能够“硬刚”为荣,这导致拳头成为了部分年轻球员的情绪宣泄口。
马布里曾经的言论更是给篮球圈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这位曾被贴上“CBA最脏外援”标签的球员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够“脏”就可能遭受暴力对待。这种反讽意味令人深思,也凸显了篮球圈中扭曲的价值观。
为了纠正这种扭曲的“血性”文化,篮协需迈出三大关键步骤:首先公开判罚依据并透明化量刑流程;其次对停赛球员进行心理辅导、公益服务和规则教育;最后通过合同条款明确球场暴力将导致解约,用经济手段促使球员自律。同时,相关自媒体也需摒弃炒作暴力冲突的恶习,真正尊重体育精神。
面对如此扭曲的“血性”文化冲击着年轻一代的篮球梦想,我们痛心疾首。真正的篮球迷所追求的“血性”,是在极限对抗中依旧尊重比赛、对手和观众的文明风范。希望此次篮协的重罚能真正敲响警钟,让中国篮球回归文明对抗的本质。
原标题:《扭曲的“血性”不纠正,中国篮球走不远》,此文由解放日报姚勤毅撰写。
上一篇:林葳将留洋,同曦重本土青训